本文来源:创业圈 作者:何秀兰
(相关资料图)
拟增资近 11 亿元的长城人寿,近日连续举牌两家 A 股上市企业。
6 月 2 日晚间,浙江交科(002061.SZ)、中原高速(600020.SH)发布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本次权益变动后,长城人寿对两家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 5.03% 和 5%。根据公告,长城人寿举牌目的均为基于保险公司自身配置需求以及上市公司配置价值考虑的长期投资。
除了浙江交科和中原高速,长城人寿还持股 3 家 A 股上市公司,分别为金融街(000402.SZ),无锡银行(600908.SH)、中国天楹(000035.SZ)。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长城人寿对上述三家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 5.63%、4.14%、1.22%。
一边在 A 股市场 " 买买买 ",一边忙着增资 " 补血 "。根据长城人寿近期公告,其拟增资约 10.93 亿元,由第一大股东和新引进的 2 名新股东共同认缴出资。
对于此番连续举牌,长城人寿相关人士回复记者称,浙江交科、中原高速这两家上市公司都是业绩稳定、有成长性的地方国有企业,符合保险公司长期投资理念。至于后续是否向两家公司驻派董事,该人士表示以信息披露公告为准。
图源:图虫创意举牌浙江交科、中原高速
举牌交易前,长城人寿对浙江交科和中原高速持股股份分别为 1.28 亿股、1.04 亿股,持股比例分别为 4.93%、4.64273%。6 月 1 日和 2 日,长城人寿前后增持浙江交科 252.01 万股股份、中原高速 802.93 万股股份,增持比例分别为 0.097%、0.35728%。增持完成后,长城人寿对浙江交科和中原高速的持股比例分别上升至 5.03% 和 5%,触发举牌。
今年年初以来,长城人寿便频繁在二级市场买入上述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份。
据浙江交科公告,今年 2 月以来,长城人寿连续五个月增持浙江交科股份。3 月末,长城人寿就已经斥资 3.89 亿元持有浙江交科 3.45% 股份,成为浙江交科第三大流通股东。叠加后续的三次增持,长城人寿对浙江交科增持成本约 5.65 亿元,当持股比例上升至 5.03% 时,长城人寿或有望成为浙江交科第二大流通股东。
长城人寿对中原高速的布局则要早于浙江交科,去年四季度末,长城人寿就位列中原高速第三大流通股东,彼时持股比例仅为 1.91%。今年 1 月以来,在中原高速股价一路上扬之际,长城人寿再耗资 2.25 亿元 5 次增持中原高速 3.09% 股份。
参与前述举牌交易后,长城人寿持有浙江交科和中原高速股份分别为 1.31 亿股和 1.12 亿股,以 6 月 6 日两家上市公司 A 股收盘价 4.15 元、3.62 元为基准,长城人寿持有两家上市公司市值分别为 5.44 亿元、4.05 亿元,对中原高速的投资大幅浮盈。
浙江交科和中原高速分别属于基建行业和公路运输行业,而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规模性的特点,与基建、公路运输类的投资特点不谋而合。除此之外,上述两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向好,也是受到长城人寿青睐的原因。
2022 年,浙江交科实现归母净利润 15.78 亿元,同比增长 62.96%。今年一季度,浙江交科虽然营收净利双降,但公司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增长 92.60%,一季度末公司在建项目的合同总额为 1768.57 亿元,未完工项目储备充足。中原高速则在今年一季度迎来业绩爆发式增长,当期实现归母净利润 3.86 亿元,同比增长 173.46%。
除了浙江交科和中原高速,长城人寿持股比例超过 5% 的上市公司还包括金融街。今年一季度末,长城人寿对金融街持股比例为 5.63%。不过,近年来房地产行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金融街股价长期跌破每股净资产,根据年报,2021 年长城人寿对金融街计提了 1.2 亿元的减值准备。
此外,长城人寿在 A 股市场的投资还涉及银行股、环保股。去年四季度,长城人寿便以自有资金购买无锡银行股份,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长城人寿持有无锡银行 8900.89 万股股份,持股比例 4.14%。另外,今年一季度,长城人寿减持中国天楹至 3000 万股,退出其前十大股东行列,减持后持股比例为 1.22%,此前长城人寿对中国天楹初始投资金额约为 2.6 亿元。
一季度实现微利 0.35 亿
官网资料显示,长城人寿是成立于 2005 年的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总部设于北京,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目前,长城人寿共有 19 家股东,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下称 " 华融投资 ")、北京金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 " 金昊房地产 ")、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金融街投资 ")为公司控制类股东,三方为一致行动人,对长城人寿持股比例分别为 19.99%、15.57%、15.13%。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连续举牌浙江交科和中原高速的前不久,长城人寿刚发布了一则关于变更注册资本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拟再次启动增资。
根据公告内容,5 月 15 日,公司 2023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增资议案,拟以 1.59 元 / 股增资价格增发新股 6.88 亿股,将公司注册资本由 55.32 亿元增加至 62.19 亿元,增资金额为 10.93 亿元。
仔细看长城人寿本次增资,除现有股东华融投资参与增资外,还新引进股东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国调基金二期 ")、北京德源什刹海房屋管理有限公司(下称 " 德源什刹海 ")。三者分别认缴出资 5.54 亿元、4.5 亿元、0.89 亿元,增资后持股比例分别为 23.39%、4.55%、0.9%。三家拟增资股东的实控人均为国资。
目前,长城人寿的股权较为分散,若上述 10.93 亿元增资方案落地,长城人寿股东将上升至 21 家,持股比例在 5% 以下的股东将增至 16 家。
长城人寿最近一次大额增资还是在 6 年前,2017 年 10 月,长城人寿 50 亿元增资落地。彼时,由包括华融投资、金昊房地产、金融街投资在内的 8 名原股东以及新股东宁波华山丰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对长城人寿进行增资。该次增资后,长城人寿注册资本提高至 55.32 亿元。
业绩方面,长城人寿仍处于营收规模大、盈利规模小的困境。数据显示,2019 年 -2022 年,长城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 80.89 亿元、87.65 亿元、111.01 亿元、148.53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15 亿元、1.35 亿元、1.49 亿元、0.99 亿元。
今年一季度,这种状况似乎还在加剧,根据偿付能力报告,今年一季度长城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 104.22 亿元,同比增长 112.39%,仅一季度的保费收入就超过去年一整年保费收入的 7 成,但仅实现微利 0.35 亿元。
今年 1 月,长城人寿迎来新任总经理王玉改,此前一年她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副总经理等。履历资料显示,王玉改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新华人寿保险公司银保渠道处经理、团委书记、人事管理岗,还先后在正华健康保险、首创安泰人寿、阳光保险、复星保德信人寿等险企任职。
标签: